阿盟一中新址航拍
阿左旗明德小學第二課堂
阿左旗九中新舊微機室對比
阿左旗九中新舊校區對比
阿左旗第四中學第十四屆校園文化藝術節“跳蚤市場”
電子教學白板一體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從黑屋子、泥土地到高標準教學樓、塑膠操場;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從單一的語數外等基礎課程到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阿拉善建盟四十年來,阿盟教育事業駛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開啓了教育現代化新徵程。
崔德強是阿盟一中81級的學生,説起高中時期,他仍然清楚地記得粗糙的木製桌椅、用水泥和黑油漆做成的黑板、一擦黑板滿教室飛揚的粉筆灰、一到冬天就得架爐子的教室......如今,走進阿盟一中的校園,高大莊重的校門口配備着安保裝置,映入眼簾的是兩排整齊的綠化帶,通往教學樓的路面平坦寬闊,三棟教學樓明亮潔淨,標準化食堂、宿舍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現在我的孩子也在一中讀書,能在寬敞整潔的教學樓裏上課,在塑膠跑道上運動,這是我們上學那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崔德強説。
17年前,剛上初二的李華第一次接觸到電腦,是在阿左旗九中的微機課上,他清晰記得同學們需要買2元一對的腳套,穿上後才能進入微機室。電腦顯示器還是“大腦袋”CRT顯示器,一開機就有轟隆的聲音,機身還散着陣陣熱氣和灰塵。“那個時候,教室的電腦被安裝在鐵製的講桌裏,需要的時候要用鑰匙打開櫃門使用,黑板上方懸掛着幕布用來投影。”李華回憶道。現在,微機室已經不需要穿腳套進入,一排排的液晶顯示屏輕便清晰,老師通過主機便可以控制學生的電腦並演示操作。教學設施的變化,讓如今身為老師的李華十分感慨:“現在的教學,使用的是電子白板教學一體機,觸屏操作簡便,加上網速大幅提升,隨時隨地就可以為學生搜索優秀課件和課外知識。”
在精心打造優質課堂教學的同時,各學校都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學校抽調專業老師開設體育類、美術類、聲樂類、國學課程、航模、影視欣賞等第二課堂和社團活動,為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發展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搭建了平台。其中,阿左旗九中的航模社團還參加了第34屆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四十年的滄桑鉅變,四十年的砥礪奮進。建盟40年來,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我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經過一批又一批教育工作者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阿拉善教育在發展中不斷改革、在改革中穩步發展。目前,全盟已有各級各類學校67所,在校學生35143名,教職工4296名,其中,使用民族語言授課學校17所,在校生4109名,教職工903名,更建成了阿盟唯一一所高等教育學校——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盟委、行署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滿足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問題,紮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未來,阿拉善將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積極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不斷向優質均衡邁進,奮力譜寫阿拉善教育發展新篇章!(見習記者 段小雨)